通過比較,指出與傳統貿易方式相比,產業內貿易可以避免貿易摩擦,促進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貿易摩擦頻繁的背景下,廣東省必須大力發展產業內貿易,以改善對外貿易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從產業條件看,廣東省產業內貿易發展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企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集群優勢突出,研發投入逐年增加,公關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差異化。最後,針對存在的差距,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產業內貿易;貿易摩擦;工業條件

2004年,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07年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2009年貿易額增至2 207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廣東省作為中國對外貿易最大的省份,進出口總額也在逐年上升。2006年外貿總額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2007年達到6340億美元,2008年接近7000億美元,2010年外貿總額約7800億美元。它的出口占該國外貿出口總額的1%。然而,在廣東省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貿易摩擦也在不斷增加。根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的案例統計,從2002年到2008年,廣東產品經曆了160多次貿易救濟調查,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涉及的產品也從輕工、紡織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擴展到彩電、照相機、微波爐等科技含量高的機電產品。頻繁的貿易摩擦不僅影響廣東產品的出口,而且對產業安全構成威脅,影響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選擇一種不受貿易夥伴諸多貿易保護限制的貿易模式已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

一,貿易模式選擇和貿易摩擦

長期以來,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理論基礎。根據基於技術差異的比較優勢理論和基於要素稟賦差異的比較優勢理論,我國作為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人口大國,應以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為基礎,以出口勞動力為主。進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然而,基於比較優勢理論的傳統貿易模式具有排他性和替代性,因為發展特定產業僅限於一定的基礎因素,因此加強一個國家的特定產業優勢,擴大貿易規模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病態化必然導致其他國家同類產業的衰退,導致產業調整成本較高。夥伴國將加強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產業,甚至導致嚴重的貿易沖突。因此,基於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傳統貿易模式具有惡化其外部環境的內在機制。